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社科院經濟學系新進教師-楊睿中副教授

【人物專訪】社科院經濟學系新進教師-楊睿中副教授

文/吳佳珮

從經濟學被當掉到成為經濟系副教授

 

大學時,楊睿中副教授就讀工管系,畢業後進入經研所,其後至德州農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我好奇的詢問:是什麼啟發他對經濟學的興趣?教授娓娓道來他與經濟學邂逅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他起初並不專注於學業。大一第一次修經濟學時,便被當時的經濟學老師 ── 陳正順教授當了。被當掉雖然很辛酸,但楊老師也因此有了再學一次的機會。大三重修時他遇到吳忠吉教授。吳忠吉教授引人入勝的教學啟發了楊副教授對於經濟學的興趣,讓他想更加深入學習,便在升上大四後選修了許多經濟系的課,包含黃貞穎教授的個體經濟學、梁明義教授的總體經濟學、魏凱立教授的經濟史等。楊老師也決定要在研究所繼續唸經濟學。當我問起楊老師選擇經研所的其他原因時,楊老師笑著說,他的大學成績不好,考管院的研究所要面試,若面試官看到他的成績單他就沒有機會了。而考經研所不用面試,紮實修過許多經濟系選修課的他最終順利考上經研所。

上研究所後,楊老師起初也沒有想要繼續讀博士做學術研究,但非常幸運的,遇到改變他一生的管中閔教授,管教授是他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他從管教授身上真正學到如何做研究、如何做事情、如何對待人、甚至是如何把一件事寫清楚。此外,教授在經研所遇到的許多優秀的老師,例如鄭秀玲教授、熊秉元教授、梁國源教授、陳旭昇教授等。在看到這幾位老師樹立的典範後,楊老師也才認真思考效法這幾位老師,以經濟學研究作為志業。後來終於到美國攻讀博士,回想一切的根源,竟是第一次修經濟學時被當掉才有了深入探索經濟學的契機,一切都是這麼的奇妙。

 

我們是為未來的世代做研究

 

楊老師今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為《Long-Term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 Cross-Country Analysis》(氣候變化的長期宏觀經濟影響:跨國分析) ── 我好奇的問:爲什麼會想以氣候變遷為主題呢?老師回答:氣候變遷是我這個世代、我的孩子的世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所以與其說為什麼要研究,不如說為什麼不研究?他相信氣候變遷對每個人都會有極大的衝擊,如果人類再視而不見,這個世紀末全球的氣溫會上升攝氏4度;而他們的研究發現,若人類從現在開始改變,可以把溫度上升幅度縮減到攝氏2度。

楊老師想要近一步探討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早期 Standford University 的 Burke 等人的研究指出,若人類不採取行動,到這個世紀末全世界的人均GDP會減少21%,然而他們的研究方法受到一些質疑,一部分的人覺得這個數字過於誇大,也有另一部分的人根本不相信氣候變遷會影響經濟發展。

楊老師和幾位共同作者在閱讀他們的文章後,發現確實有些值得質疑之處,因此他們重新搜集資料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為:若人類不採取行動,到這個世紀末全世界的人均GDP會減少7%,教授認為這是一個相對貼近真實、可以讓人信服的數字。楊老師表示他時常和他人分享這項研究,或許許多人會想「誰會在乎這個世紀末的事?」,楊老師認為這不只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攸關於接下來的世代:我們不只是為自己,也不只是為自己的世代,我們是為未來的世代做研究。

 

想對社科院學生說的話

 

今年是楊老師擔任教授的第五年,他表示現在的學生畢業後面對的社會有著更激烈的競爭、更貴的房價、跟幾十年前差不多甚至更少的薪水,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每個人為了生存都很辛苦,所以要照顧好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最後,楊老師特別想對社科院的學生說,他知道社科院有很多非常優秀、求知若渴的學生,楊老師十分願意能將他所學都教給學生,也非常歡迎大家來和他一起討論學習,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