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人物專訪

【新進教師專訪】社會系呂青湖教授:在自己的時區裡,跟自己做伴。

【社科院教授採訪|台大社會系呂青湖教授|在自己的時區裡,跟自己做伴。】

 

文 / 張寬新

 

|透過生活審視自己 更深層的了解自己

呂教授提及自己在大學時,不屬於純唸書型的學生,喜歡接觸各式各樣的活動。畢業後,教授先是當過英語老師,接著進入香港人權監察去推動種族歧視條例和廢除功能組別等專案,希望讓民間也有民主的聲音。然而,由於推動行動屢屢受阻,加上覺得學習空間有限,教授決定重新審視自己喜歡做的事,發覺自己喜歡教書、喜歡追求知識和社會行動倡議,而剛好「教授」這個職業正能做到以上三點,於是決定以此為目標。在香港任教時,因為政治環境問題,教授發現在教學時倍感壓力,許多事情都脫離不了政治干預,又加上對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無奈,因此決定來學術風氣相對自由的台灣教書。

 

|自由的環境造就有創造力的研究

呂教授認為台灣的學術研究蓬勃而不流於表面,不像有些國家的學術研究常常淪為「數字遊戲」,過分注重影響指數。因此,台灣的研究創作不會讓研究者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反而鼓勵各種不同類型的研究。而教授認為在自由的環境下產出的研究,才是最好、最真實的。

 

教授認為台大社會系特別之處在於多樣化的專業,無論是在本土與全球的學術研究和連結,沒有高低之分,沒有所謂熱門及冷門領域可言,所以研究涉略五花八門,範疇廣且深。同時,除了學校的交流外,社會系教授也特別投入社會、改革運動等等,去推動社會的改變,使過去在香港任教的呂教授很羨慕且欽佩。

 

因為個人的經歷,教授決定投入性別以及家務分工的研究,並逐步擴展自己的研究目標到亞洲社會。透過觀察,教授認為台灣是多樣化的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以城市來說,教授打趣地認為香港的女性比台北高傲一些,當然教育程度、地區、經濟能力都是影響的因素,但相對地,經濟能力高的女性依然在家庭裡負責做家務事的人數也是非常的多,因此唯有自己深入走訪,才能了解其中的不同之處。

 

|給社會系學生的建議

呂教授認為社會系的同學非常有目標,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同時,教授也認為每個學生的選擇都是在於自己,不管對未來有沒有明確的目標,可以試著去嘗試不同的領域,去突破既有框架,以不同思維的角度看事情。因為如果一直停留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雖然透過不斷的學習,你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但就像所有的武功都會有高原期,在你很難突破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不妨試試其他的領域,不用一開始就把路走死,給自己更多探索的空間。

 

在香港任教時,教授覺得台大的學生認真程度更甚香港理大的學生,台大學生對於自我生涯的規劃做得非常完善,但香港的學生有著更多的自主性,並且有更多的課業活動,每個人除了書本外的選擇,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追尋讀書以外的事。教授提到自己在就讀香港大學時,學長姐也鼓勵他們去接觸更多活動,不要成為一個只會死讀書的人。因為喜歡打羽球,教授在當時也參加了學校的羽毛球代表隊,歡迎喜歡打羽球的朋友可以來找教授一同練習。

 

教授勉勵每位學生活在當下,在追求成就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享受每一個當下的狀態,欣賞目前所有的以及珍惜每個瞬間的記憶,放慢腳步感受生命所有的廣度與深度、細細感受生命的所有。在節奏快速的城市中也不要追求速度、進度的快與慢,每個人都有自己時區,只要忠於自我,相信一切都將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