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度剛開始,社科院新任國際事務執行長黃旻華教授走馬上任,同時任職本院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主任的他,擁有豐富的歷練,面對社科院的環境、制度與組織,黃老師馬上積極投入參與,並在針對國際事務未來方向提出幾項重點。
對於國際執行長的角色,黃老師認為有主要三項重點:首先,服務學生:根據本學期的調查,黃老師發現同學目前最大的需求在於與紐奧、北美間的交換計畫,由於本校與這些學校之間的學費金額差距過大,再加上英語課程數不足,難以達成對等關係,也間接造成交換合約難以簽成,且有鑑於校級申請的難度較高,黃老師希望可以與北美、紐奧學校創造更多院級合約,滿足學生需求。其次,服務同仁:包含協助、開創與姊妹校、國外一流大學間更多學術合作、國際交流之機會。最後,則是配合學校政策的發展願景,進行國際化任務與活動,將國際交流層次做的更多、更廣,並更好。
提及簽署合約遭遇的困難,黃老師表示雙聯學位合約的簽署與學科的特質有相關性,就以台大的工學院、商學院為例,兩個學院本身在世界大學中已有一定名氣,在商談合約時遭遇的門檻障礙與資源差異相對減輕,然而社科院因學院的本質與資源分配的特性,使得合作簽屬較為困難,「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在手中有的機會逐步地開展,包含現有交換生關係,以及同仁的學術研究能量團隊的建立,從中逐步展開」黃老師補充道。
面對國際關係網絡的建立,黃老師坦言道,國際交流得根基還是「學術網絡」,起初是由專家學者為背景的網絡交流,多與所屬學科相關,當雙方交往達一定程度後,院的角色才會進入關係網絡,此時國際執行長實際上仍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可以協助從院層級進行簽約等,但並無法反客為主。此外,人際網絡的拓展也往往跟地區的文化特性有關,就以東亞地區來看,雖然文化相近,但其背後往往是依賴近距離、更深的人脈關係所建立的,許多東亞地區的學因本位主義較強烈,並不因為某一政策推行,就願意發展關係。也因此,純粹僅靠一位國際執行長建立關係是相當有難度,通常還需要仰賴研究相同議題的學者,靠著彼此多年來深遠的信任關係,一起提議進行跨國的項目或研究,國際學術網絡才得以產生,換言之,國際執行長並沒有辦法越足代庖替所有人建立最基礎的專業學術交往,這種還是靠學者們彼此間的努力。
而為了突破上述的困境,以更廣闊地拓展本院的國際網絡,黃老師認為除了從一般較為熟悉的學術網絡發展,例如院方接待的機會等,藉由時間的進程,了解對方是否有願意進一步交往,透過這樣不斷地耕耘,見機抓住機會,並促成成功。此外,黃老師也呼籲,若有同仁已發展出良好的國際關係,若學術跨國的交流需要多一點的資源,院方也非常願意幫助跨國的研究團隊合作,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個人的學術網絡在研究上資源,亦能促進院方的學術國際化。
最後,黃教授提及目前院級合約簽屬的進度,目前本院與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的公共政策學系及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合作推動博士雙聯學位,目前已進入合約文字確認階段,參與之本院系所為政治系及社工系。與其同時,本院也正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人文社會科學院洽談碩士雙聯學位計畫,若順利,也將是本院將雙聯學位合作對象拓展至北美之一大突破。此外,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BSc in Quantitative Social Analysis program也有意與本院經濟系主導之跨域專長「資料科學與社會分析」合作雙聯學位計畫,若成功,也將是跨領域與跨國合作的集大成,十分具有指標意義。黃教授鼓勵本院學生主動接觸這些資訊,以及踴躍申請,同時也提醒同學,交換除了文化體驗,也包含了課程之學習,如此才會讓交換內容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