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專訪為臺大社會系系學會為2020杜鵑花節所提供【教授推薦書單訪問企劃──老師!我想讀書!】有興趣之師生歡迎點選社會系學會臉書~~
「社會學不是只有概念跟術語,這是種想事情的方法!」吳嘉苓老師如此描述社會學的意義,並推薦了兩本以簡單好懂的筆法寫就,且沒有太多術語,反而是用隱喻穿針引線帶領讀者從社會學的視角思考生活的書籍。
▋社會作為一片森林
社會學導論經典《見樹又見林》是嘉苓老師推薦給一般高中生的入門讀物,該書本身目標讀者是美國高中生,篇章架構清楚,既淺顯易懂又貼近日常,使用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與隱喻來使讀者感應到自己面臨的困境、理解他人背負的結構因素。不論是以森林來比喻社會,或是以阻力最小的路來比喻人的處事選擇,Allan Johnson富有魅力的寫作讓嘉苓老師覺得每次閱讀都能有所啟發。
▋四把椅子談科技與社會互動
同樣是以生動比喻引領讀者看見身處的結構,嘉苓老師談起Sherry Turkle的《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如何帶給她教學、研究與生活的啟發。「在科技主宰的社會,你有時候會感覺到一點力量,有時候又覺得有點ak-tsak(台語文寫作齷齪,即鬱悶、煩躁之意)。」領域興趣為科技與社會的嘉苓老師一句道出科技發展的一體兩面,而此書便是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網路科技的Turkle寫給數位時代人們省思自己如何受到科技媒介影響,討論該如何改變現況、重拾與他人及自我對話能力的讀本。
Turkle認為,出於線上社會的發展,使得對話從人與人間的互動簡化成訊息與訊息的傳遞。因此,她借用了梭羅的椅子比喻,說明四把椅子的重要性。
第一把椅子是與自己獨處、沉思的機會。網路使人時時刻刻能進入工作的狀態,但也因此失去了留給自己的空白時間,「我都會提醒同學,發呆很重要!」發呆時,生活的反思才得以沉澱,創造力也可能因此被激發;第二把椅子,則是要有親身對話對象,例如與家人朋友的互動。透過網路科技,人們呈現其上的都是「編輯過的自我」,可以整理資訊再回應,但是日常生活並非如此,需要在面對面的互動中培養處理事情的能力;第三把椅子延續著第二把的互動概念,拉到團體甚至公共議題的層次。之所以強調面對面互動,乃因科技媒介使人們無法看見其他互動者的痛苦、正經歷的麻煩,「也是一種阻力比較小的路吧!」嘉苓老師再次引用Allan Johnson的比喻來說明,這把椅子希望我們走另一條路,去直視他人的痛苦,或許能因此激起責任感和行事的周全性。不過,在Turkle的觀點中,並非要完全杜絕科技,而是認為善用科技的同時也要看清因為科技而失去的能力,並將它找回來,所以第四把椅子便是鼓勵人們「在科技中得到自己適得其所的時刻。」老師以此下了精準的註解。
▋在課堂上用「椅子」改變個人與世界的關係
閱讀此書後,嘉苓老師也檢討了自己的授課模式,開始規定學生上課不能使用3C產品。雖然有人認為對學生有太多的限制是不民主,但老師發現科技影響互動的現象非常普遍,甚至形成一種集體盲思,這本書提醒了她「作為老師的責任」,遂想藉由課堂上給學生不同的體驗來突破。這樣的做法也得到了學生的正面回饋,嘉苓老師說,許多人很容易對於同儕的生活抱有誤判,個人接收了社群媒體上展演的各項事件後,會把所有人的生活疊加成一個理想狀態的總和,並以這個生活的總和作為對自己的期待,因無法達成而困擾。有學生分享他試著退出社群媒體之後,「跟世界的關係就比較不一樣了。」可見四把椅子讓他在喧譁的科技社會中找回自在起坐的姿勢了。老師也指出,這並不只是個人生存的難題而已, 「我們生活在一個比我們更廣大的世界,那個世界的特性加減有影響到我們。」而這本書便是透過個人親近的煩惱來看這個社會是如何影響自己,並找出更好的生存方式。
▋提神、醒腦、好聞:好書就像尤加利精油
即便書寫平易近人,但本書仍具有充足的研究基礎。科技的討論是傳統社會學較為缺乏的,科技與社會領域則會檢討社會學分析常把科技當成外在的因素、具有去科技傾向,例如:談組織的運作,卻不考慮組織使用何種資訊系統。事實上,科技掌控許多互動,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有科技的媒介穿梭其中。
喜歡芳香療法的嘉苓老師也用了可愛的比喻評論《重新與人對話》,認為本書如同尤加利精油般有著提神醒腦的作用,在學理上具讓人清醒、增強免疫力的實際療效,卻也很好聞、令人舒適而非難以接受。或許我們都需要一罐這樣的精油,在回望自己身上的經歷的時刻,得以清醒地「超越先前的理解,留下深刻的感受。」
▋社會的成員
不論是《見樹又見林》或是《重新與人對話》,這樣與日常緊密結合的社會學書寫都暗示了「這(社會學)是種想事情的方法,一但有就很難拋棄,甚麼時候都會聯想到個人與社會。」社會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專業,總是能看穿現象、以有系統性的調查方法提出問題,也是做社會參與的路徑之一。所以嘉苓老師認為「唸每個科系如果都可以跟社會學發生一點關係, 那你原本的科系就可以做得更好!」老師近年來皆開授社會學導論給外系生,她舉例:理工科系的產品設計需要了解人的需求,醫學院也必須了解組織、人群、制度如何運作;再者,「人本來就是社會的成員,多一點對社會的理解,對生活的各層面也有幫助。」因此,若能培養觀察與反省的能力、召喚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學關懷,相信社會學也能如尤加利精油,即便不懂芳香療法的整體學理,但添加其中也能使一成不變的日子多些新奇與發現。
▋作者:李秉純
▋校稿:管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