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活動資訊

【活動報導】【社會系學術演講】「When Vulnerability was Hidden: Disaster and the Nuclear Village in Japan」-2015.10.05

Art editor Img      台大社會系在10月5日舉辦本學期第二場週四社會學學術演講,講者Sulfikar Amir副教授任教於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系,是研究印尼反核運動的著名學者,並在這些年從STS及災難社會學角度深入分析福島核災為何發生。本場由本系何明修教授主持。
      講者於2009年與研究日本能源政策的Kohta Juraku等人,討論到政府如何說服民眾核電安全,講者開始研究日本核能議題。同年,講者參觀福島核能電廠,但兩年後發生核災。更靠近海嘯中心的女川町(Onagawa)核電廠並未發生核災,為何福島卻發生核災?講者認為要看到完整的過程才能理解災難為何發生及其後果:災前、災時、與災後的細節。講者就福島核災的災前和災時分別轉寫兩篇分析,並認為要從脆弱性(vulnerability)和衝擊(shock)兩方面去了解災難,後者常被討論,但前者如何影響災難的後果卻較少被提及,如系統和組織的功能障礙(dysfunctions)。
      講者細膩從福島核電廠因美國環境和成本考量將緊急引擎(emergence diesel)設置在被海嘯侵襲的地下室開始,陸續論證複雜且環環相扣的科技物,其中可能隱藏令系統崩潰的弱點,但脆弱性又因為科學證據(如發生機率低或不被科學社群認為值得分析)而被隱藏,只在出意外時才能發現之。發現後,則往往將認為是人為疏失,而不進一步討論科學知識生產體系對科學知識的信心,以及複雜且環節相扣的科技物,如何令這種災難成為可能。
      本次演講觀眾提問踴躍,亦有多名老師出席。本系後續還有兩次學術演講,包括劉華真副教授的新書Leverage of the Weak座談會(10/22(四),曾嬿芬系主任主持),另一場則在十二月,請密切注意台大社會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