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程」──
王道一再造社科教學法
◎採訪:社科院再造人文助理張榕容 |
本院經濟系王道一教授提倡「顛覆課程」 |
“Less is more.” 在資訊爆炸的當代社會,適度地收斂、留白,或許是能發展出更多精煉的創新價值的美麗頓點。此精神在教育上的呈現,恰有別於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當有人說「經濟=經常忘記,會計=快快忘記,統計=統統忘記」,面對學生提不起勁、認為抽象、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時,高等教育可以如何改革,透過課堂教學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呢?英文有句格言說 “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understand.”實則古代儒家學者荀子便已提出:「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本院經濟系王道一教授提倡「翻轉課程」(Flipped Classroom,又譯:顛覆課程)教學方式,他所秉持的教育理念與傳統填鴨式教育完全相反。王教授致力於教學方法論上的革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為首要任務,在課堂中以各式各樣有趣的「課堂實驗」來進行教學,以期學生能自主學習,留下長遠的學習成果。
王道一教授參與「教育部顧問室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台北子計畫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迄今約五年,以「翻轉課程」的方式向建中、北一女、中山女中三校的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學生介紹經濟學與社會科學。第一堂課中,老師發給每人一張撲克牌,並提出兩種電信公司的資費方案,讓同學根據手牌花色所代表的每月通話分鐘數區間,思考過後選擇最划算的資費方案,而後進一步向同學解釋篩選機制(Screening)的概念與應用。接下來,同樣以同學們手上每人一張的撲克牌,作出不同的角色區分,進行另一個問題的策略思考,藉此說明認證標籤(Signaling)的概念與應用。再以撲克牌進行三校學生混合分組的方式,讓同學透過遊戲中的討論與體驗,思考制度的設計。依此模式,讓同學參與幾次小遊戲,親身體驗過後再加以說明概念與理論,時而搭配幾則貼近日常生活的舉例說明、生動活潑的簡短影片等,引發同學們對經濟學的興趣,並使課堂內容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王教授認為,課堂上的教學不該總是講師在臺上單方面的知識傳遞、將專業知識盡可能地講述填滿整堂課,而是應當給予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發掘知識的空間。他所要做的,便是將專業知識以活潑的方式呈現出來,刺激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好奇心、引發學習動機。
「顛覆課程」透過讓同學參與幾次小遊戲,親身體驗過後再加以說明概念與理論
|
|
過去半年以來,本院「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陸續推動學院行政組織的改革、研究團隊之成立、課程改革、以及設計創新的學院主修課程架構等,試圖從組織改造、制度設計的層面解決當今「學用落差」之問題,培養學術人才、政府人才、及其他跨領域專業人才,使學院成為一整合的系統、具有自我調適能力的彈性組織,將臺大社科院打造成國際政府學院。在課程改革的方面,除了參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加以改造設計經典課程之外,本計畫亦尋求以研究帶動教學產生綜效,以及創新的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等。如何因應年輕世代的改變,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提升教學效果,是計畫討論的重點項目之一。特別是,本計畫希望能夠評估不同的教學模式,以達成批判思考、問題導向、小組討論、實作與應用等多元教學的效果。近來「翻轉課程」的概念十分流行,基本作法是將知識講授的部份在課前錄製成主題式短片,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先行觀看,使得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課堂上能夠空出時間,設計安排能充分運用課堂讓老師與學生互動溝通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加深學習成效並發展高階的知識應用及思考能力。然則所謂「翻轉課程」的教學型態如何應用於社會科學課程,需要進一步深入的討論,以利推廣和落實。王道一教授所倡導的「翻轉課程」教學方式及其落實之成果值得借鑑。除了大學制度的革新之外,高等教育的現況若要有所改變,從中學的教育當中作出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亦甚為重要。王教授五年來在三校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課程中所做的貢獻,為中學教育注入改革的動力,播下使大學能夠成為國家中堅的種子,功不可沒。社科院透過「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將尋求各方協助,期盼能找出適合應用於社會科學各科課程的教學技巧與教學方法。相信在學習、評估不同的教學法和教學設計之後,本院教師可經由應用、反思與調整,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教學型態,發揮更好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