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活動資訊

【活動報導】【風險中心】氣候變遷論壇暨「氣候變遷下的國家發展藍圖」新書發表會會議紀實-2017.02.22

文/劉怡亭 中心助理研究員

       

        2017年02月22日,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與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於臺大社會科學院頤賢館舉行「氣候變遷論壇暨【氣候變遷下的國家發展藍圖】新書發表會」。論壇由社科院蘇國賢院長開場致詞,提及此書結合跨領域的專家形成團隊共同合作,集結成果出版,期待這本書的匯集能提供新的知識和跨領域間的對話。緊接著由主持人亦是本書主編之林俊全教授介紹今日發表會受邀之演講者:前環保署長、臺大地質科學系魏國彥教授及臺大土木系林美聆教授。林俊全教授表示本書的主題有其脈絡性,從國土到氣候,再到公民,直至國土變遷,網羅23位憂國憂民之學者共同撰寫,歡迎有興趣之朋友們購買支持。
                           
        接續,由魏前署長進行主題演講,針對<氣候協議新里程,永續環境溫管法>為主題,其中我國二氧化碳的來源主要仍是消費端能源使用為大宗,而臺灣的GHG在全世界的排名為31,我國在此議題國際上的情境,我們無法在聯合國內一起參與討論,但卻必須要遵守聯合國的決議。
魏前署長提及巴黎協定中,通過以後一定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地雷,因為要算所有產品的碳足跡,而我國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我國溫管法的立法主軸從原先的減緩、調適進而加入了綠色成長的概念;而氣候變遷行動綱領的討論中還是能源為最主要。最後,魏前署長提及,在其擔任環保署長期間對於推行氣候變遷調適等立法或是政策研擬做了很多努力,包含從需求端做起與相關單位,像是能源局、經建會等會同討論,希望未來氣候變遷調適的政策能延續。 
                                                                       
        第二場則由林美聆教授針對天然災害與氣候變遷討論,世界氣象組織近五年氣候變遷的體檢指出,2015年的年均增長幅度已超過1度以及全世界許多國家已出現許多極端氣候,例如2015年全球十大災害中除了地震外,災害的發生幾乎都是熱浪,從2月份澳洲已出現高溫的現象,另外則是美國最高的加州歐羅維里水壩洩洪道損毀等乾旱情況嚴重。
        反思臺灣的氣候變遷影響呢?在1990到2010年間颱風降雨量趨勢越來越高,可見降雨特性的改變、極端事件發生的強度增加了。然而,在整個氣候變遷的災害評估中也評估了海平面上升和增溫的情形,因此氣候變遷對我們威脅可從3個面向討論,包含:自然環境的易致災性、社經發展的影響、氣候變遷的衝擊。而災害的衝擊與風險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幾種類型:流域型複合災害、都市化災害風險威脅、高脆弱及敏感的山區環境、海岸脆弱與嚴重地層下陷區。
因此,嚴重的災害涉及到維生基礎的設施,涵蓋四個主要系統:能源供給系統、供給及水利系統、交通系統、通訊系統。另外,面對氣候變遷與災害的調適策略應從幾個面向建立與預防,包含災害風險評估與高潛勢區的劃設、國土監測與災害預警系統、現有重大公共工程設施脆弱度及防護能力評估、重大建設與開發計畫應重視氣候變遷的衝擊、綜合流域治理及教育。最後,面對災害及氣候變遷的議題,其所有的認知都應回到國土規劃及災害潛勢區,因為所有天然災害會重複地發生,我們應該如何適度地去使用國土作為最根本的思考。
                                                                         
        
        問題與討論時間,參與者提問,為何臺灣綠色能源會發展緩慢?魏國彥前署長回應指出,包含自然環境先天的限制,是否有足夠的基礎,例如太陽光電板、目前所架設的334組風機及還在研究開發的地熱能,其中自然環境的因素限制是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另外則是全球能源價格的提高,如美國開採頁岩氣等。針對臺灣是否有減碳?魏國彥前署長指出,法令有詳細規定,像是2008到2013年從整體產業調整來看,並沒有往高耗能源的方向發展,減碳有其成效。

而林美聆教授回應參與者全變中心成立25年,對氣候變遷的努力進程。針對災害的部分,我國其實還做得不錯,蠻多國家也來向我們取經,但氣候變遷目前並沒有連結,而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和體認的不足。但對政府單位而言,有認知到此議題,不過各單位各有業務負責,並非將此視為急迫的問題,所以下一步我們要做的是宣導和教育。
論壇最後由林俊全教授主持下活動圓滿落幕,期待這本結合跨領域專家共同合作書籍的匯集能提供新的知識並且促使跨領域間更多的對話。

                       

【活動場外書籍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