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浩珉
2月27日晚上,臺大新聞所邀請了現為米果文化創辦人、課程總監的黃執中分享,他曾製作過大陸的《好好說話》、《蔡康永的情商課》等廣播節目,他亦曾在辯論節目《奇葩說》中勇奪冠軍。從他的經驗出發,他和同學分享了廣播可能的商業模式。
「什麼是知識付費?」黃執中一開始如此問了同學。許多人會認為是分享經驗或專業知識,並從中獲利,但若以這樣的模式而言,傳統上,老師就是以教導知識換取薪資。黃執中進一步分享,不同於過往的是,目前知識付費的核心在於「知識服務」,獲利的方式不是給予知識本身,而是提供知識的方式,他解釋,省時間的產品有人會付錢,像是十分鐘幫你看完一本書、給你一個觀念。知識產品要求的是快速對一個領域的理解,但不一定需要精深,而這正是記者所具備的專業。
目前大陸已有許多的知識付費產品,因為線上支付系統完善以及消費水準提升這兩個條件充足。以「知識新聞」為例,每一則音頻約莫三分鐘,幫聽眾大量節省時間。黃執中認為,當代人接受訊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聽的,可以邊聽邊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像是視頻必須一直盯著螢幕觀看。
黃執中在分享中數次強調,知識產品重點在於觀點、而不是像是李白的生平、國家介紹等等這種知識,若要知道這些知識上網就能查得到了。「現今的知識價值幾乎為零。」黃執中這麼說,因為只要願意閱讀都能讀得到,而且網路上有大量的免費資源。
然而,以今天這場演講為例,如果以免費形式放到網路上的話,有多少人會認真聽完?黃執中無畏地認為:「幾乎沒有。」但若開一門收費的「黃執中的觀念課」,就會有人付費、會認真聽完,因為付費幫助觀眾自我激勵、讓觀眾有誘因看完產品,如同去補習班一樣,付了代價之後,就會認真上課。
到了演講尾聲,黃執中又再一次提醒,「知識產品賣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幫助大家節省時間、是告訴大家知識可以如何運用。他也勉勵大家:「以前的人是找工作,現在則是要創造工作。」不論是廣播,或是其他形式的知識產品,有了內容以後,如何表達與呈現才是重要的。
|
圖說:米果文化創辦人黃執中分享廣播節目的經驗,與在場學生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