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院長專訪】把握轉機:王泓仁院長訪談

This is an image
本學期開始社科院有了新的氣象,八月一日起由經濟系王泓仁教授接任社科院院長。「社科院要提升學生的專業自信度,給予他們更多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機會,而在學術研究上則需要提升國際能見度與在地支持度」甫接任院長一職,王院長就為了院內事務忙進忙出,在接受訪問時,有條理地細談未來藍圖。
王院長認為,臺大社科院面臨了不少挑戰,中包括學生缺乏專業自信、學術研究的國際能見度不足、欠缺在地連結,等等。
首先,社科院面臨生源的挑戰,對外需要與國外臨近大學競爭,對內則必需與多校的商學院、法律學院等競爭人才;而且這種競爭不僅發生在入學前,入學後仍持續存在。「我們應該要提升同學的專業自信度,透過培養他們『應用知識』的能力,讓他們對自己的所學與專長更有信心。」他表示,其實社科院的所學有理論性、系統性,但在學習過程中不一定能找到實踐應用的機會,以致於部分學生無法與所學產生共感,甚至覺得其它院系「比較有用」。如何對學生重建社科院的知識主體性、增強他們的專業自信,是王院長關心的問題。對此,他表示除了鼓勵同學參與院內多項USR計劃之外,他也擬替社科院學生量身定做企劃競賽。與管院的創業競賽不同,社科院的學生競賽以社經議題爲主,讓學生們以所學專長,用跨領域合作團隊的方式去了解問題、研究解決方法、提出行動建議。譬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人口老化、長照議題,其所牽涉的面向包含政府財源的籌劃、行政管理的歸屬、老人的社區安排及居家照護等,是橫跨經濟、政治、社會乃至社工的議題。王院長希望透過這些競賽,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藉此得到專業自信。
另一方面,王院長觀察到學生實習已經成爲學習成長的一部分,因此他也希望社科院的學生能有更多適合他們專長的實習機會。因此,未來社科院計劃舉辦實習週等活動,有組織地邀請同學或畢業院友分享實習及工作經驗,也安排適合社科院學生的公司及單位到院內介紹實習機會。未來有機會,王院長及其團隊甚至認為可以把暑期實習設計爲有學分的課程,策略性地與廠商合作,提出我們對於實習工作內容的要求,並讓負責課程的老師能訪視輔導,真正落實實習的學習與教育意義。
強化社科院的國際學術能見度也是王院長努力的目標。從各項指標來看,臺大包含社科院在內的學術發表篇數及影響力近幾年有下降的趨勢,而在同時臺大卻也面臨資源越來越有限的困境;對此,社科院必須提出有策略性的回應。「延續蘇前院長的規劃,社科院將繼續以研究團隊為發展重點」,一方面以跨領域團隊爭取國內如深耕計畫等資源,二方面也以團隊打國際盃,做出亮點特色,成爲吸引國外學者來台駐點訪問的基礎。除此之外,近年來大家對研究「質重於量」已有很高共識,王院長則希望進一步以citation impact與social impact,作爲「質」的重要參考標準。
最後,在學術上建立更緊密的在地連結,也是王院長所亟欲推行的方向。過去臺大社科院一直都很重視在地連結(如USR)計畫的推動與參與,包含食養農創、無邊界大學、NICE工作坊、溪州社區、南萬華社區參與等。然而大學裏的研究成果不爲社會所了解,仍是普遍存在的情形,而這個問題對社會科學院的研究而言,又格外引人注目。大學不應被認爲浮在雲端,「其實我們做的很多研究都跟現在台灣面臨的問題有關,只是我們缺少一個知識轉譯的過程。」王院長強調,大學的發展必須爭取人民的認同與支持;因此,讓社會大衆了解學術研究在做什麼、社科院老師的研究如何與大衆相關,我們應該有積極做法。王院長目前正和新聞所商量相關辦法,預計很快能有具體方案。
雖然說危機就是轉機,王院長強調我們要樂觀把握「轉機」,不要悲觀強調「危機」。社科院負有人才培育之大任,同時也須兼顧學術研究與社會影響力;相信在王院長及全院師生的努力下,社科院一定能不負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