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人物專訪

【社科院書單專訪】梁卓誠教授:複利效應提供的全方位策略

      「成功是由無數看似微不足道的目標堆積而成,急功近利走捷徑並不會更快速的靠近成功。」這是梁卓誠教授深信的成功之道,並且推薦《複利效應》此書給學生,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說故事的方法,以各個步驟:實例、選擇、習慣、動能、影響力及加速,並且透過附錄量表,能讓讀者重新檢視現在的生活,也以生活中的例子和讀者分享「複利效應」的概念。

 

複利+時間的威力比原子彈更強大

      複利是從直覺上感覺不到的,但可怕的效應在我們看不到的遠方。從直覺上感覺不到的事情,從短期看不出來差別的事情,容易被大多數人忽視。如果你懂得利用複利的力量,那就比別人有優勢。如果我一天給你100萬,持續一個月或者第一天給你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如此類推持續一個月,你會選哪一個?

 

成功的不二法門:持之以恆

      書中舉例到,高爾夫球選手第一名跟第二名成績的差距是非常小的,那這個差距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如果在練習時,每天多十分鐘,一年多六十小時;每天專心練好每一顆球,一年多練了三百六十五顆球。好的事情是靠複利效應累積,壞習慣當然也是一樣,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的選擇造成的,如果每天都只為了滿足當下,選擇自己開心的事來做,累積下去會讓人生重複陷入壞循環的黑洞。

      每天看似不經意的小偷懶、小貪吃,有可能會是邁向肥胖與懶惰的指標;每天多做一點幫助成長的事,就會是走向自己渴望的人生的墊腳石。並不是輝煌的大事累計起來發揮最大功效,而是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件小事累計起來,區分出平凡與卓越。梁教授舉例,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科失去興趣,是因為他們不確定,也不明瞭該學科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缺乏學習動力,如果知道自己學科能夠幫助他們更了解世界的走向以及了解前人智慧的結晶,可以提高學習的動力,令事情變得有意義,對他們而言其實是非常有幫助的。

 

選擇 + 行動 + 習慣 + 複利效應 = 目標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需要透過持之以恆的行動,讓它經過時間的複利效應,而造成未來的不同,進而完成我們的目標,小小的改變,並不會產生立即性的效果,要落實複利效應最具挑戰性的一點,就是必須長期一貫的有效率努力一段時日,才能夠看到回報。

      梁教授舉例,我們生活中常有許多經驗,可能決定要瘦身,可是跑步跑了三天也未見體重下降,然後就放棄了,所以體重依舊在不滿意的高點,還沒有啟動複利效應的成果之前就放棄,等於什麼都沒有改變。因此,不管是想減肥瘦身、學習技能、累積財富,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可幾,必須靠每天不斷的累積,加上時間的發酵,才有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成果。

 

原動力比意志力更重要

      當我們缺乏動力時,內心對將要做的事情,會產生強烈的牴觸感,不僅不在狀態裡,精力不足,甚至會辦事低下。梁教授提到,想要獲取成功光靠意志力是不足夠的,當意志力背後沒有強大動力撐腰時,我們會不知道因為什麼而努力,不知道目標在哪,變成一個苟且盲從的人,

      動力是一股衝擊力,它促成我們去採取滿足某些需要的行動,因此我們可以說,動力扮演的是「火花」的角色,點燃了滿足某種需要的行動。固定的目標往往會燃起一種去滿足需要的要求,從而帶動起一股相應的動力,動力來自不同的個體,因為人不同個性的使然,而顯得無雙的獨特、動力的難能可貴。當清楚定義目標後,心智層面就會開始尋找外在世界和內心最想要的東西相符的東西。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重要的不是你現在多成功或多不成功,而是你的習慣是否把你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養成好習慣是改變人生最直接的方式,如果總是因為合理化自己的懶惰而繼續做自己開心的事,相信這非常難以養成習慣。網路上總是教導大家二十一天養成好習慣等等,但是養成好習慣的根本核心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好,不管是健康或是事業、財富等等,如果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別忘記運動是讓自己體態、健康更好的心;如果要持之以恆的保持閱讀的習慣,也要記住因為擁有知識,能使人用更理性的角度思考萬物的意義;如果要保持了解投資運作的習慣,也是因為讓自己不想被金錢綁架而有後顧之憂。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有的人認為要憑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一番成就,並且獲得了社會的承認,才算是成功;有的則認為不需要成就多大的一番事業,只要把自己定下的小目標完成,然後平平安安的過好一生就是成功,不管是哪種態度,我們都應該記住,成功往往取決於平常做事的態度是偷懶或是積極,偷懶終究一事無成,安穩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積極的人每天精進自己,因為深知,唯有主動規劃自己的人生,並且步步實踐,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