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國際交流

【交換學者筆記】查理大學在捷克布拉格

圖 / 文  新聞研究所林照真教授

提起布拉格,我以前沒去過,腦中只有《布拉格之春》、《生命無法承受之輕》的文青記憶。20年的記者工作、近20年的大學教授工作,我已多次到不同國家進行新聞採訪、田野研究。這類工作任務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我的心情總是高度緊繃,最擔心無功而返。

2023年10月3日,上完上午的課,我帶著新聞所同學的祝福,準備晚上直飛布拉格,心情卻感到放鬆。能有這樣的機會,是因為臺大社科院與捷克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社科院簽署雙邊交流計畫。我幸運成為第一個交換學者,得以有兩週的時間,在查理大學進行18小時的迷你課程(Mini-Course)。修課同學可獲得學分,我也要負責就學生表現進行評分。

臺灣大學、查理大學兩社科學院於2023年10月9日進行學者交換儀式,地點在查理大學社科院(左三為臺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右三為查理大學社科院院長Tomáš Karásek)

查理大學社科院在布拉格的市中心、近郊各有教學大樓,院內系所分處兩地,地鐵五站就到,還算方便。市中心的社科院建築擁有布拉格必備的歷史古風,然有關國際交換課程的近郊校區,則是啟用僅六個月的新建築。我住在學校附近的旅館,在交換期間,每天走路上學,五分鐘就到。

查理大學開學時間比臺大晚,臺大已經上課快一個月,我到的時候查理大學是開學第一週,同學還在選課階段。我為迷你課程設計的主題是「假新聞」(Fake New Issues),這是個捷克社會高度關切的議題。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有興趣,畢竟是新開課程,過去似乎沒有這樣的課程設計。最後有十個同學修課,兩個菲律賓籍、兩個印尼籍,其餘六人是捷克籍。研究生、大學生各半。

    

查理大學位於布拉格近郊的校園,十月的秋天,已有陣陣涼意。

 

查理大學社科院提供交換學者專用研究室,簡單大方。

這是我第一次全英語上課,我過去沒有這樣的經驗,心裡還是有些不安。要唸出、記得每一個同學的名字,則是第一個挑戰。我先請同學在紙上寫出他們的名字,我一個個試著唸,然後同學幫我矯正,引來笑聲連連。捷克語發音對我來說非常困難,同學多提供我簡稱,或是大方地不在意我唸得是否標準。

為了讓修課同學深入了解假新聞,我較注重英美政治脈絡以外的假新聞現象。第一堂課先談捷克的假新聞現象,主要是從「傾俄羅斯」(pro-Russian)的政治脈絡討論起。同時,有關COVID-19疫苗的恐慌效應和烏俄戰爭的不安情境,同樣都是捷克假新聞的現象源頭。

然而,捷克也出現「傾中」(Pro-China)的假新聞活動,試圖滲入媒體與學術機構中。更重要的是,目前研究已發現「傾俄羅斯」和「傾中」的假新聞傳播,出現相互支援的現象,主要證據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網路媒體(alternative media)交互合作,合力操控訊息,使得捷克的假新聞現象更加複雜。

此外,政治選舉中造假新聞試圖影響選舉,捷克的事實查核工作有更多敏感的顧慮,都使捷克無法忽略假新聞帶來的政治效應。

我也把握機會在不同時間的課程中,分別討論臺灣、香港、流亡西藏不同的假新聞議題。在解釋的過程中,也加入有關「深度造假」 「迷因」、「病毒傳播」、、「數位平台」等與假新聞相關的科技問題。也探討「假訊息、真賺錢」等酸民農場的經濟面相。課堂中的菲律賓籍同學報告菲國與政治息息相關的假新聞案例;印度籍同學提到印度農民因為階級因素,蒙受假新聞之害。在地的捷克同學主題就很多元,有些案例我從未聽過。

我還在課堂中,讓同學進行一次小型辯論。辯題是:「人們可以說謊」。希望同學透過各種假想狀況,討論如何看待製造假新聞、說謊的個人?說謊是否是絕對的惡?說謊的假新聞,是否在言論自由的範圍內?十個同學中,恰好五個人贊成,五個人反對。大家理性溝通,相互說服,進一步去思辨謊言。還有同學在討論後選擇改變立場,真是一次有趣的異國教學經驗!

「迷你課」的十個同學,跟我一起完成課程。這樣的課程有趣、也很有挑戰性。

 

18個小時的迷你課,要在14天上完,同學根本來不及閱讀學術論文。在第一次上課時,同學就很認真提出這個問題,我也覺得時間實在不夠。我雖然每次都把論文的重點整理出來,短時間要同學全部吸收也是困難,實在無法和臺大一整個學期的課程相比。即使如此,我覺得迷你課對我實是全新體驗,也是挑戰。我也慶幸,修課同學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上課態度和台灣同學極為相似,都是認真的。

修課同學都知道台灣,卻不曾來過。只有一名菲律賓學生,念念不忘台灣的珍珠奶茶。有兩個捷克女同學特別私下讓我說,希望有機會藉著學生交換,可以去台灣看看,特別是來臺大。我也承諾,一定落地招待。

當然,我也利用空暇時間,在布拉格逛了逛。這個充滿歷史與古蹟的老城,確實有它獨到的韻味,時間步調也慢了下來。我雖然沒有一般遊客的好奇心情,卻也享受了輕旅行的愉悅。

站在布拉格宏偉的歷史建築前,感覺個人非常渺小。

 

上飛機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旅館房間內整理行李,不知何時再訪布拉格。我知道這個學者交流計畫每學期都有名額,建議社科院老師都能前往,給自己一個和歷史相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