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自本校畢業,從未料到會以學術為志業。服完兵役後僥倖錄取公務人員高考,期待捧著鐵飯碗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然而在行政院陸委會經濟處不過二年時間,行政與政策研究工作卻讓自己的想法有了很大轉變:歐盟的經驗真如許多學者所言,可以成為兩岸政經合作的範本嗎?我想到歐洲看看把它搞清楚。這個念頭也使兩岸經貿交流與歐洲經濟貨幣整合,成為迄今研究題材的二大源頭。
比利時身為歐盟政經中心,或許不是個經濟理論研究的好地方,但此地自1830年獨立以來未曾間斷的族群衝突與國家認同問題,卻令來自另一個有類似狀況的海島學子開了眼界。為什麼在一個面積相若且人口僅約一半的國家,不同族群爭取獨立建國的念頭,與共同擁護歐盟成為合眾國的意願,看似衝突卻得以完美結合?這其實是理解包括歐元區成立與主權債務問題在內,許多成本明顯大於效益作為的關鍵。
選擇與比較是經濟分析的二項重要概念,由歐盟經驗來看兩岸略嫌迂迴,但或許能夠讓我們以較為心平氣和的態度,思考面對可敵可友的歌利亞,大衛可以採取的經濟因應策略。
學歷: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 (Universiteit Antwerpen) 應用經濟學博士 (2003)
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經濟學碩士 (1999)
臺灣大學文學與經濟學雙學士 (1992)
經歷: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人員
中正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薦任科員
訪問學者:
布魯塞爾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中央研究院
德國漢堡大學
東京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
國科會社科中心
研究興趣:
兩岸經貿交流、歐洲經濟整合、國際經濟學
個人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kuochun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