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所有消息

【活動報導】台大社科院人才培育系列講座01月場:簡報及演說技巧

       臺大社科院於2021年1月20日舉辦第三場的人才培育系列講座,邀請本校校友、簡報藝術烘焙坊創辦人彭毅弘講師以「簡報及演說技巧」為題,透過演講與實際演練的互動,與院內師生分享教學與研究簡報製作的邏輯架構、視覺呈現以及演說與講課的技巧。

       彭毅弘擁有台大財金系、生科系雙學士學位,於2012年創立簡報藝術烘焙坊,提供業界簡報溝通培訓活動與線上課程,授課單位橫跨金融、教育、科技以及醫療產業。彭毅弘將多數人認知的「好的簡報」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優化的簡報(例如:吸睛的元素、華麗的動畫與質感的設計)吸引觀眾注意,另一類則是策略式的製作簡報。對於需要兼顧教學與研究的老師以及研究生而言,花費大量時間製作精美簡報的成本過高,因此他將重點擺在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技術成本做出足以達成目的的簡報。他強調:「一份好的簡報不需要依靠話術或是美感,而是透過聚焦目的、領導邏輯,有系統做簡報呈現及上台表達。」

       彭毅弘接著指出,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準備簡報的門檻逐漸降低,簡報呈現會越來越普及與進步,甚至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簡報視覺,因此好簡報的真正關鍵限制將不再是簡報的視覺美觀,而是講者本身。他舉例,一場TED演講的預設時間為18分鐘,因為以2000年的數據為基準,人類的注意力只有18分鐘,「如何克服觀眾的注意力有限以及講者準備時間有限」的限制,就是好簡報的核心關鍵。換句話說,精準的簡報要思考的是如何縮短演講時間並以有效的資訊爭取觀眾認同。

「好簡報的兩個關鍵:講者準備時間、觀眾的注意力」

       至於,什麼是有效的資訊?彭毅弘說道,根據講者想要達成的目的來判斷,符合目的、資訊佳能互相參照且有邏輯連結的內容就是有效的資訊,然而目的改變,資訊可能變成雜訊,而雜訊則可能轉為有用的資訊。做簡報的第一步,便是判斷這張簡報的目的,進而區分資訊以及較無用的雜訊。接著,彭毅弘例舉了三個由院內教師提供的簡報作為實際範例,讓觀眾分組討論如何優化以及為何如此優化該簡報。

       彭毅弘以自己求學經驗為例說明許多人認為典型的好簡報「多使用滿版照片或越少字越好」的觀念是受到商業簡報的影響,教學簡報以資訊承載量為主,若是硬把這些資訊拿掉,是沒有戰略意義的,也就是學生複習或是準備起來會增加理解負擔。他以院內教師的簡報為例,邀請提供範例的教師向觀眾說明該簡報內容與重點,接著實際讓觀眾討論與發表如何將已經有完整教學內容的課程簡報優化,達到壓縮學生理解時間的效果。

       彭毅弘透過 Before and After 的效果,向觀眾演繹簡報修改前後的重點與功能、如何增強資訊並降低雜訊,並分享實用的簡報技能,例如:利用簡報字體的大小對比區分資訊重要性位階、相對位置的排版以及使用線條、色塊或表格分隔內容可讓觀眾了解資訊的邏輯連結。最後,他鼓勵在座師生勇於嘗試修改簡報,「做好簡報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很厲害,但想要變得很厲害,你必須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