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所有消息

【活動報導】【風險中心】富邦全球化講堂:我呼吸 我決定-2017.05.27

文/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木興、徐健銘、文編小組

 
 

別讓自己的肺變成空氣清淨機!2017年度富邦全球化講堂「我呼吸 我決定」,讓身為世界公民一份子的你和我一起因應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在臺灣氣候變遷、空污治理的時刻,由富邦金控贊助,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下簡稱風險中心)、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一同打造「富邦全球化講堂」。在氣候變遷與全球發展局勢的轉折點,企業和學術研究中心得以一同凝聚並推動社會共識,帶動能源轉型與社會轉型典範的變革。
2017年度富邦全球化講堂5月27日於臺灣大學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行,雖正逢端午連假首日,但仍呈現爆滿人潮。主辦單位特別開放另一會議室與網路影像直播,也感謝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團隊支援文字轉播,讓更多講堂實況即時分享予社會大眾。臺灣大學張慶瑞副校長於講堂開場致詞,期許這樣的主題與活動可以引發更多的關注,這是世界共同議題,讓越來越多人重視空污治理的重要性,顯示臺灣公民社會的活力。
講堂上午場次為大師演講,邀請到國際風險治理重要學者,同時也是德國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 IASS)科學主任Prof. Dr. Ortwin Renn以「公民參與因應氣候變遷—理論與實踐」進行專題演講,探討因應氣候變遷時公民參與之重要性與機制設計,並由主辦單位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主持、DOMI綠然能源創始園丁胡德琦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共同與談。Renn教授演講的開頭便說明今日所談不只是氣候變遷,而是公民在整個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到全球治理的三個模型、參與的問題,並且進一步提及審議的路徑,一方面需要專業的分析者來協助進行評估,所以需要好的科學,但也需要評估不同的利益。在Renn教授之後,綠然能源胡德琦從一家企業如何將議題串連,形成對社會有助益的B型企業來分享;綠盟洪申翰就其社會運動的經驗出發,分享臺灣公民參與的經驗與挑戰,認為今天在政府內部並沒有促成轉型的動力,主要的動力還是來自民間。本場次最後由周桂田主任以公民參與的未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作結。

 
  

   下午場次由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 政治學系教授Prof. Dr. Gwen Ottinger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環境正義的資訊基礎建設」,由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教授主持此次專題演講並加入與談。本演講的主題「資訊基礎建設」,是由「被肯認的資料蒐集」與「解釋之工具」所組成、並且鑲嵌在「目錄系統」當中,其應該促進被邊緣化社區之能力,以瞭解並溝通自身感知污染的經驗。詹長權教授回應Ottinger教授,以台塑六輕為例,分享臺灣經驗,最後總結表示在臺灣空氣污染事件已建立特定污染物與受污染社區居民之間流行病學上的因果關係,但是政府是否肯認是另外一回事,六輕附近有各種味道,社會可以去體會、感受,但是當應採取的行動未被採取時,社會必須要有更多的討論。

  

接續壓軸的是一場公民對談,在TWiT(Taiwan in Transition)脈絡下就公民科學如何有助空污治理此主題,邀請各方學者與行動者對談以理出「許一個臺灣能源轉型新願景—TWiT」的想像,建構變革行動者(change agent)間的合作網絡,共同啟動臺灣轉型之路。與談者除前兩場主講人Renn教授與Ottinger教授之外,也邀請到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下簡稱空保處)處長蔡鴻德、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發起人許武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共同與談討論,並由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杜文苓主持。在此場綜合討論中,蔡鴻德處長贊同公民團體應該站在關心民眾健康的角度看待空氣污染,環保署也應該朝定期與公民團體討論之政策邁進。Renn教授則回應關於監測資料之問題,認為各方應提真實的資料,以提高彼此之信任,因此資料公開非常重要。王敏玲副執行長則呼籲,關於有害空氣污染物之公告固然是好事,但是遲到非常久,因為當初工廠設立時沒有管制標準,過去中南部民眾已承受環境污染後果,因此需要建立工廠之退場機制。杜文苓教授總結,當天論壇許多的討論正點出公民對於空污治理及參與治理有很多期待。

  最後,周桂田主任對此次講堂作結論,臺灣啟動空污治理的腳步太慢、治理性與科學性不夠因此需要整合,驅動轉型不只需要政府,也需公民一起參與,大家要對自己的國家保持信心,而民主則是臺灣改革的能量。本次富邦全球化講堂邀請德、美學者、官方代表與臺灣非政府組織、社會企業與民眾共同集思廣益,總共超過兩百多人次參與,促進大家一起「我呼吸 我決定」!

  

詳細報導詳見風險中心網頁